比较与参照,是知好坏、晓优劣、见长短的有效方法。学习公文写作,也要学会用比较和参照的方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8 `2 e& N; l- o
1 I1 | K8 ^+ B; b5 o7 x/ f6 i- u第一步,立意谋篇,方法是“看两篇写一篇”。
9 Y4 ?4 m5 U5 d( }$ f. e4 }4 q- z/ m9 J, B
比如,要为领导写一篇关于人事工作的讲话,写作之前,可以先找两篇文章。第一篇,要找以往领导同志的类似讲话,这篇文章解决的是“形似”的问题,就是文章结构、语言风格要像。第二篇,要找上级领导机关相关主题的讲话,这篇文章解决的是“神似”的问题,就是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方向要准。找出这“两篇文章”,通过学习和模仿,之后写出来的文章,最起码在结构上、内容上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 F( ?5 @$ t' t! i8 }
2 ~7 @3 I: L! f2 V) z9 K" T5 B, A
第二步,内容构思,方法是“换位思考”。
2 W7 @& F* V9 `. F8 X* G, v4 @( w! u' ?/ {0 |& z; D: s& K
要从使用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概括起来,可以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法定作者关注和强调什么?比如领导作为文件签发人或报告人,他代表组织应该表达什么,或者领导要讲话,要说些什么?二是工作职责所在部门希望表达什么?就是有关部门对于这项工作的考虑,希望通过公文传递出的工作信号。三是接受者希望获取什么?公文都是有对象、有受众的,他们对公文的期待是具体的,或是答疑解惑,或是肯定表扬,或是明确思路等,应该将这些需求反映在公文中。四是使用者本人希望传递什么?比如工作报告、领导讲话、经验介绍、总结汇报时,由具体的领导代表单位发言,每位领导同志都有一贯的思路、风格,每位领导同志都有近期关注的重点、强调的要点等,应该加以考虑。五是上级希望了解什么?每项工作都应该按照上级领导机关的部署和要求开展,科学地传递上级的要求也是公文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多个角度的思考,我们就会对文章的主体内容有较为充分的把握。 : s# L- E/ B! q P; G) h
0 a! E0 @6 d6 H B$ F& j" ?! l0 P
第三步,写作成文,方法是“转益多师”。 % f/ v7 \% X+ y3 H8 Y" d( g6 x
+ [) P+ G9 N- K. d$ |
在写作过程中,要想办法进行比较和参照学习。拿自己的稿子同别人起草的大家公认比较成熟的相同主题、相同体裁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人家高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高明,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思考一下怎样学习人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找一些不同人起草的主题和体裁相同的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各有什么特色和长短,找出哪些是可供自己学习借鉴的,哪些是自己应该注意避免的,以博采众家之长。把自己所在单位的文稿同上级单位的同类文稿进行比较,看一看上级的文稿在站位上、在角度选择上、在问题的阐述上有什么高明之处,以便从中受益。
) N: K; Z0 f7 s4 |" f7 p: p9 I9 d+ _3 m( Q2 I( Q8 R9 U# X1 u; L1 G
第四步,对照学习,方法是“看花脸稿”。
4 @0 X' _! ` d/ h" @- z1 z5 u. P% \9 y4 A8 y7 Q
提交初稿之后,领导往往会对文稿提出修改要求,有的时候还会有颠覆性意见,这是提升自己公文写作水平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机会。领导审稿时所作的改动,不仅仅是修改文字,更是对起草者思维方式和撰写角度的校正。认真学习领会,才能更好地把握领导意图,提高写作水平。我们应该将领导改动的部分和自己起草的内容进行比照,细致揣摩,看一看领导和编辑都做了哪些修改,琢磨一下为什么这样修改,修改后的高明之处在哪儿,从中体会出—些门道,认识到“应该这么写”的道理和 “不应该那么写”的原因。每对照一次,就相当于和领导进行了一次间接的思想交流。当文章最后成稿后,还应该对一稿、二稿、三稿甚至更多的修改过程进行重温,这样常常会有新的启发,也会逐步找到写公文的窍门。有的同志将领导改过的花脸稿整理起来,形成个人的“错题本”,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作者:胡森森 山羊胡的公文课堂 . k1 Y9 h: T* l3 W% M
& U" D3 }+ O0 A4 r3 R+ L9 g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