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诗经》中的成语158例

[复制链接]
墨情 发表于 2014-8-19 15: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学艺术宝库。0 s8 \/ O: E& g1 z/ g" D
    研读《诗经》不难发现,今天流行于世的不少成语,就源出于这部经典。5 p1 O4 c5 Z. m0 u# c
    一种是直接从《诗经》中引用来的,比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出自《王风·采葛》。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人想像他所怀念的人在采葛、采萧、采艾。诗分三章,其中一章写道:“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8 X/ f' Y- j* N% ?# G    现在被用来形容思念之殷切,极为生动。在引用时,又常常作“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x5 P( L/ K* x- a* w; n6 t/ M: q
    “兄弟阋于墙”这句成语则出自《小雅·常棣》,诗中写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意思说,兄弟在家里相争,但对外侮却能同心抵抗,远比一般朋友要好。后来就取“兄弟阋于墙”来形容兄弟不和。其他直接出自《诗经》的成语还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溥天之下,奠非王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巧舌如簧”、“投畀豺虎”等等。
/ u. }4 O1 X# R( A8 v    除了直接按照《诗经》原文流传下来成为成语的之外,还有根据《诗经》的诗句经过一定的简化而成为成语的。
/ q# a1 g4 V# J4 U/ A# z    如《豳风·伐柯》中有这样的诗句:“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用伐柯需用斧子来比喻娶妻需有媒灼,后来就用前者借代后者,简化成为“作伐为媒”。再如古代称生了男孩叫弄璋之喜,生了女孩称弄瓦之喜,其出典也自《诗经》。《斯干》一诗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乃玉器,瓦是陶器,指纺锤《斯干》是一首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上引两节是祝生贵男贤女的。意思是生下男孩给他玩一块玉璋,以示将来作君子;生下女孩给她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将来温顺无邪,善于料理内务。后来就把祝贺别人生了男孩叫弄璋,生了女孩叫弄瓦。以《诗经》的诗句加以缩写而成为成语的例子很多,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莪》)父母劬劳;“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抑》)投桃报李;“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抑》)耳提面命;“不敢暴虎,不敢冯河”(《小旻》)暴虎冯河;“谓天盖高,不敢不跼,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正月》)天高地厚,跼天蹐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鹊巢》)鹊巢鸠占,等等。
. R) B: M; {( ]+ u, o    还有一种是语出自《诗经》但经过辗转流传,含意已有所变化。比如在《周南·桃夭》中有这样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归”是出嫁的意思,原来是以春天桃花盛开时浓艳的气氛,比喻姑娘出嫁时的喜悦之情。后来却取“桃”与“逃”谐音这一点,“桃之夭夭”遂演变为形容逃走的成语“逃之夭夭”了。9 I( k( h" |2 k3 {' ^* ]- z
    《烝民》中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之句,原来是尹吉甫赞美樊侯仲山甫既明白又智慧,以保全他的美名,后世形成“明哲保身”的成语,意思转为贬义,指某些人为了保全自己而苟且生活的现象。% b, l  j, R% Y5 V; N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具有形象、譬喻的意义,它用语凝练,言简意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大的表现力,在修辞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诗经》中那么多诗句流传至今成为成语,足见《诗经》在语言方面的巨大魅力。
    【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的殷切。8 R. i) n# ?& A
    语出《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6 S+ Z1 g0 C. m) |: I
: ]9 D: ^3 E3 b6 Y! p
    【一倡一和】 ①《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
, @4 |7 y/ \, ]    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谓鸣声相呼应。
    【不稂不莠】 《诗·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3 H! M: J+ R1 H* H$ |/ m    朱熹集传: “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谓田中没有野草。后以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不愧屋漏】 《诗·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毛传:“ 西北隅谓之屋漏。”郑玄笺:“屋,小帐也;漏,隐也。”原谓独处于室时,亦慎守善德,使无愧于心。后转谓心地光明,在幽暗之处也不起邪念、做坏事。
    【丹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明朱善《诗解颐》卷三:“凤皇者,贤才之喻;高冈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贤君之喻;朝阳者,明时之喻也。”后以“丹凤朝阳”喻贤才逢明时。
    【人亡邦瘁】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0 b9 o/ k9 q6 c& r; v" o. ~
    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令原之戚】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毛传:“脊令,雝渠也。”: U0 \' X; j5 ^2 b" m3 k
    郑玄笺:“雝渠,水鸟。而今在原,失其常处,则飞则鸣求其类,天性也,犹兄弟之於急难。”7 w# U$ [6 t; G, n. x* I
    后因以“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
    【他山之石】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d6 C% x3 s! H0 c" P' _
    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郑玄笺:“它山喻异国。”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传:“攻,错也。”本谓别国的贤才也可用为本国的辅佐,正如别的山上的石头也可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
( c6 A2 a5 @3 z+ k    后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的外力。
    【作舍道边】 《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3 ^8 ?. O* |1 g7 x
    毛传:“溃,遂也。”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 U4 I8 O8 U4 E5 t8 V% S   《後汉书·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后因以“作舍道边”比喻众谋难成。
    【倦尾赤色】 喻困苦之极。语本《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 W! Q7 C7 K  j$ T0 ~, W, p. {
    朱熹集传:“赪,赤也。鱼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
    【前跋後疐】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3 e1 {" z- n& P1 B" p; o
    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後疐”喻进退两难。
    【元戎启行】 谓大军出发。语本《诗·小雅·六月》:“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兄弟阋墙】 《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
5 Y. n9 R% |2 C  L    郑玄笺: “兄弟虽内阋而外御侮也。”阋,争吵。比喻内部纷争。
    【出谷迁乔】 从低处移到高处。《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7 k  M0 ~$ \+ }- G4 }7 I( M
    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怀轩车山旧隐》词:“黄鸝休叹青春暮,出谷迁乔旧家句,天意从人还许诉。”" t1 _. n: {% u8 `  E( [
    本指鸟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后以“乔迁”为祝贺别人迁居之词。
    【出幽迁乔】 语出《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y. Y0 v7 `% k% u6 M8 n
    后以“ 出幽迁乔”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切磋琢磨】 亦作“切瑳琢磨”。①器物加工的工艺名称。②比喻道德学问方面互相研讨勉励。* v7 v4 u* x# }, E
    语本《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别有肺肠】 语出《诗·大雅·桑柔》:“自有肺肠,俾民卒狂。”
6 J$ u6 P% v( A* e0 c  {- |    郑玄笺: “自有肺肠,行其心中之所欲。”后因以“别有肺肠”谓另有打算或企图。
    【左宜右有】 《诗·小雅·裳裳者华》:“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4 i% f$ k) Q+ A. f    后因以“左宜右有”形容才德兼备,则无所不宜,无所不有。亦作“左宜右宜”。
    【天作之合】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配也。”
( e( |4 e8 T3 y4 n) }" n- K" f    本谓文王娶大姒为上天所赐。因用作称颂婚姻美满之词。
    【天保九如】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如”字,祝颂福寿绵长。
) i: n2 N; v8 l5 _/ y% ]    后遂以“天保九如”为祝寿颂词。
    【天高地厚】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Q& g6 H" H, _; B) K/ d$ S% T2 R   《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 d; A9 d( _" L9 c
    后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复杂和艰巨。②形容恩情极为深厚。
    【夭桃襛李】 亦作“夭桃穠李”。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 c  k8 \5 Z7 e+ W    又《召南·何彼禯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两诗以桃李之花兴新人之美。
  P5 T1 Q  J) b: e; j5 k    后多以“夭桃襛李”为赞颂新人年少俊美之辞。②茂盛艳丽的桃花、李花。
    【桃之夭夭】 ①《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A* g% Q8 t! q$ q3 Q
    毛传: “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7 t- a. J" c: y0 d: H
    ②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吐刚茹柔】 吐出硬的,吃下软的。比喻怕强欺弱。
2 \4 b5 o( N. @$ W) E* b- Q    语本《诗·大雅·烝民》: “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孔颖达疏:“柔濡者则茹食之,坚刚者则出之,喻……敌寡弱者则侵侮之,强盛者则避畏之。”
    【同仇敌忾】 亦作“同仇敌慨”。语本《诗·秦风·无衣》:“与子同仇。”2 J7 Q. Y: o+ G- _4 r5 L3 _7 H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孔颖达疏:“当王所怒,谓往征伐之。”
4 R$ M! L3 v5 |$ B. b    后以“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地痛恨、打击敌人。
    【岸谷之变】 《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毛传: “言易位也。”6 |# f9 x, p# N8 n( Y
    郑玄笺:“易位者,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后因以“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崧生岳降】 《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於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毛传:“山大而高曰崧;岳,四岳也……岳降神灵和气,以生申甫之大功。”申,申伯;甫,甫侯,都是周宣王舅父,周朝重臣,相传是古四岳后裔。
: A: d& _3 L! g    后以“崧生岳降”称出身高贵的大臣,或喻天赋特异者。
    【室迩人远】 亦作“室迩人遐”。亦作“室迩人遥”。
* m" Q8 N3 ^5 k; B    语本《诗·郑风·东门之墠》:“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r$ H( B' n, `7 W5 M2 U) w% l
    朱熹集传:“室迩人远者,思之而未得见之辞也。”后常用为怀念亲故或悼念亡者之词。
    【寒泉之思】 《诗·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y4 f# W8 _( n6 M9 Y/ ~
    后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亲的心情。
    【局天扣地】 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局地扣天】 见“局天扣地”。
    【跼天蹐地】 ①《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Y4 Q& X) x( O4 N8 j* J% x
    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后即以“跼天蹐地”形容惶惧不安貌。②指窘迫无路貌。
    【跼地籥天】 惶恐不安貌。
    【跼高天蹐厚地】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4 Z. a1 h* G% `; A0 N" r2 [# `    陆德明释文:“局本又作跼。”本谓蜷曲不敢伸展。后常指小心谨慎,惶惧不安。
    【跼高蹐厚】 见“跼高天蹐厚地”。
    【蹐地跼天】 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_# j: b8 _' u3 o# D7 L7 T    后以“蹐地跼天”形容戒慎小心。
    【履薄临深】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后以“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如履如临】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j* B# Q& C! R% Q5 E
    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临深履尾】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又《易 ·履》:“履虎尾,咥人,凶。”后以“临深履尾”喻危险恐惧。
    【临深履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谓面临深渊,脚踏薄冰。
. C5 h/ x5 t: }! `. r. }+ f6 u    后因以“临深履薄”喻谨慎戒惧。
    【如日方升】 《诗·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 Q8 p3 u0 b3 Z/ j4 {& ~5 p1 V    后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广阔发展前途。
    【委委佗佗】 雍容自得貌。《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 k. R) y2 Q1 ?0 W% w    毛传:“委委者,行可委曲踪迹也;佗佗者,德平易也。”
3 I/ Y0 k/ G1 ^- [0 ^8 g) @; S    朱熹集传:“雍容自得之貌。”明宋濂《梅府君墓志铭》:“命也奈何,芝生岩阿;既采且歌,委委佗佗。”
* u+ Q9 J# T. {6 y    清·钱谦益《御史族兄汝瞻画像赞》:“委委佗佗,开颜舒眉。”王闿运《女箴》:“委委蛇蛇,如山如河。匪惟修貌,以绰以和。”一说,美貌。参阅《尔雅·释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上》。
    【未雨绸缪】 语本《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O) X# B# v1 @: b1 n    原谓趁天还没下雨,就把窝巢缠捆牢固。后以“未雨绸缪”喻事先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绸缪未雨】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 y/ @- E0 s$ q' o6 d    孔颖达疏:“毛以为自说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阴雨之时,剥彼桑根以缠绵其牖户,乃得成此室巢。”
. x6 |; ]3 F# s. I8 C. Q    后以“绸缪未雨”或“未雨绸缪”比喻事前作好准备工作。
    【绸缪桑土】 犹绸缪未雨。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I  [# l- J* C0 \& X2 Y* L3 J2 C
    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杼柚其空】 形容生产废弛,贫无所有。语本《诗·小雅·大东》:“小东大东,杼柚其空。”) w+ y! h1 a. `( B2 ^: K
    郑玄笺:“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谭无他货,维丝麻尔,今尽杼柚不作也。”
    【杼柚空虚】 见“杼柚其空”。
    【柔茹刚吐】 《诗·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后因以“柔茹刚吐”比喻凌弱畏强,欺软怕硬。
    【桃李之馈】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桃来李答】 语本《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桃来李答”比喻互相酬赠。
    【桑土绸缪】 《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朱熹集传:“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阴雨之时,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使之坚固,以备阴雨之患。”
  h0 a4 j* {& C5 y' ], `    后遂以“桑土绸缪”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梧凤之鸣】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5 J: {5 d" ^1 p& P7 f
    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 c& T0 ~( O, U& b7 n
    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櫜弓戢戈】 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0 p3 J" {6 C! k  ^
    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
    【瓶罄罍耻】 ①《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 [- t6 ~; O) l0 G$ X  e5 `    朱熹集传: “言瓶资於罍而罍资瓶,犹父母与子,相依为命也,故瓶罄矣,乃罍之耻”。7 q" x( p0 \1 }' J
    后以“瓶罄罍耻”比喻休戚相关,彼此利害一致。②谓物伤其类。
    【故宫禾黍】 语出《诗·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又《史记·宋微子世家》:“其後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后以“故宫禾黍”比喻怀念故国的情思。
    【教猱升木】 《诗·小雅·角弓》:“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毛传:“ 猱,猨属;涂,泥;附,著也。”# T1 E: A. T1 ^5 m( w: j0 }5 |* ]% ~
    郑玄笺:“猱之性善登木,若教使,其为之必也。”后用以比喻教唆坏人为恶。
    【敬恭桑梓】 语出《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7 X) V0 l. [6 S- |" a* Y
    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7 c  u! l# Z3 \/ p  u7 n" ~, @
    因桑梓为父母所种,故应恭敬。后用作热爱故乡,尊敬故乡之人的典故。
    【敌忾同仇】 《诗·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K* A" K) ~$ X9 _: e7 m   《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杜预注:“敌,犹当也;忾,恨怒也”。1 o+ z9 l0 J4 X8 c- N3 `0 {
    后以“敌忾同仇”指抱着无比仇恨和愤怒共同一致地对付敌人。
    【日升月恆】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渐渐盈满。比喻事物兴盛发展。
( M3 ?" y( L( n) a& Z    语出《诗 ·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传:“恆,弦;升,出也。言俱进也”。# H3 E) t' x8 }) G# K% N
    郑玄笺:“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后常用为祝颂之词。
    【日居月诸】 日月。居、诸,语气助词。+ M, x# N& W  _9 n& L
   《诗·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毛传:“日乎月乎,照临之也。”后用以指岁月流逝。
    【昊天不吊】 谓苍天不怜悯保佑。语本《诗·小雅·节南山》:“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
" e# b* z; x- q& g1 \    朱熹集传:“吊,愍。”后因以“昊天不吊”为哀悼死者之辞。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 m  t, L( w- B$ X  i% n. x/ F    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2 \) A8 `$ j& w8 T/ e. L5 ]
    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暴虎冯河】 典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0 T$ m8 p. D6 O; D, u; x; M
    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
    【求之不得】 追求或寻找不到。本谓不遂所欲。
& j2 t4 ^6 k% [# P0 M/ A" C   《诗·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后多用于意外地遂愿。
    【河山之德】《诗·鄘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
2 Q7 ?' M) e6 e! J/ m% Y% t: @' z  j8 D    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 s2 j/ K/ M3 b  Q2 A$ p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 o9 p/ I/ h8 b    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泮林革音】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U8 r! a: t- y& M( a2 y
    郑玄笺:“言鸮恆恶鸣,今来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流离琐尾】 语出《诗·邶风·旌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 s+ W" z/ g( H  S
    毛传: “琐尾,少好之貌;流离,鸟也。少好长丑。始而愉乐,终以微弱”。
5 c6 [* t6 N/ @6 H3 [4 u/ _    后以“流离琐尾”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清渭浊泾】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 “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
/ `2 S4 Z* Z7 y* ^0 f0 V% A, t    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后因称“清渭浊泾”。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浊泾清渭】 语本《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 a4 }  D- D6 C8 `8 O    孔颖达疏:“言泾水以有渭水清,故见泾水浊。”古以为泾水浊,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恶分明。
    【深厉浅揭】 《诗·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
    【溥天率土】 谓整个天下、四海之内。
8 ~8 X# l6 B% X    语本《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牛羊勿践】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
    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 m. g$ R: x5 `5 o* }6 L" r( Z, I    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於人乎?”
    【折冲御侮】 语本《诗·大雅·绵》:“予曰有御侮”毛传:“武臣折冲曰御侮。”后用以谓抗击敌人。
    【投木报琼】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T3 U4 z! {4 A    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投桃报李】 《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后以“投桃报李”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挹彼注兹】 谓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
, e; ^7 F! A" x% _2 x: K* j) s    孔颖达疏:“可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后亦以喻取一方以补另一方。
    【采兰赠药】 谓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爱慕。语本《诗·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
+ t5 z0 a1 z4 ~' G    毛传:“蕑,兰也。”又“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传:“勺药,香草”。
    【握粟出卜】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穀。”
* Q. j0 N  ]6 K/ P: b    郑玄笺:“ 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操斧伐柯】 执斧砍伐斧柄。喻可就近取法。语出《诗·豳风·伐柯》:“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y2 I# m6 G" K    《中庸》引此文,朱熹集注:“柯,斧柄。则,法也……言人执柯伐木以为柯者,彼柯长短之法,在此柯耳。”
    【斧破斨缺】 谓武器破损残缺。语本《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为鬼为蜮】 《诗·小雅·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U1 @- [+ N4 M6 U
    朱熹集传: “蜮,短狐也,江淮水中皆有之,能含沙以射水中人影,其人辄病,而不见其形也。”: m7 v& l: o4 s5 P4 y
    后以“为鬼为蜮”比喻使用阴谋诡计,暗中害人。
    【胡天胡帝】 ①语本《诗·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7 M* {5 ~& `$ R5 y0 ]+ C
    原形容服饰容貌如同天神,后因以“胡天胡帝”表示极其崇高尊贵。$ N8 x5 ?$ h1 L# _- v, V' o
    ②用于贬义,形容言语荒唐、行为放肆。
    【施衿结褵】 语本《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 `( d2 E, g) @) T/ b; _+ l% O    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2 z) h: v# S/ ~4 K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营蝇斐锦】 《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s" o* v; g. E- v; E3 l
    郑玄笺:“兴者,蝇之为蟲,汙白使黑,汙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
5 U1 `, l$ j  c    又《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 ~! F+ V& B  `2 m9 `, p    郑玄笺:“兴者,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於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
. J/ }( R% x+ z) y' c$ K; D8 W    后因以“营蝇斐锦”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燕尔新婚】 形容新婚的欢乐。语出《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 s. B8 u6 e* c
    陆德明释文:“宴,本又作‘燕’。”孔颖达疏:“安爱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
7 P/ @/ m+ G" h. i    原为弃妇诉说原夫再娶与新欢作乐,后反其意,用作庆贺新婚之辞。
    【燕燕于归】 谓女子出嫁。语本《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斗挹箕扬】 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 B0 d! y) [: h- I3 V
    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
    【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貌。必,通“毕”。语本《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必躬必亲】 谓凡事都要自己经手。《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惠然肯来】 《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P8 N3 V7 V* d, y, r! R, P; _1 l, M    郑玄笺:“ 肯,可也,有顺心然後可以来至我旁。”后多用作对客人的来临表示欢迎之词。
    【爱莫能助】 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
    语本《诗·大雅·烝民》: “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3 r& ?$ s& V( x. q    郑玄笺:“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忧心如捣】 忧愁得像有东西在捣心一样。形容十分焦急。语本《诗·小雅 ·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悬狟素飡】 语本《诗·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 R' }2 F: N7 N' w8 b  }' G) }    后因以“悬狟素飡”喻无功受禄。
    【甘心如荠】 《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 K5 \& u6 n4 Q& {, S    郑玄笺:“ 荼诚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则甘如荠。”5 f$ t: c, G  E
    后因以“甘心如荠”谓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
    【硕大无朋】 《诗·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 i* f, r2 o& ]6 \6 M    郑玄笺:“硕,谓壮貌佼好也;大,谓德美广博也;无朋,平均不朋党。”后用以形容物体巨大,无与伦比。
    【瞻云陟屺】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 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后因以“瞻云陟屺”比喻思亲。8 D) T. J/ S# n" @- o
    【生不逢时】 谓生得不是时候。常作时运不济之叹。语出《诗·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秋水伊人】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 X) C' t# \6 m: n- t- _
    后以“秋水伊人”谓对景怀人。
    【蒹葭伊人】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0 K  `4 p# i2 @, }) Y% R3 W
    本指在水边思念故人,后常用来表示对人怀念。
    【白驹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谓白驹在空谷。$ c/ a4 v$ x; F1 r. f- _3 w1 K
    比喻贤人在野而不出仕。后亦以“白驹空谷”比喻贤人出仕而谷空。
    【跋前疐后】 比喻进退两难。语出《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其尾。”
1 l8 l0 W/ A4 s7 \8 ^    毛传:“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却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疐(zhì)。义同“踬。又作“跋前踬后”。
    【老马为驹】 御老马如驹。喻失敬老之礼。《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後。”- _- i; R8 @& ]# L4 i! e
    郑玄笺;“比喻幽王见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顾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将然。”一说比喻年虽老而犹有壮心,不虑后之难及。朱熹集传:“如老马惫矣,而反自以为驹,不顾其後,将有不胜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迈为嫌。
    【耳提面命】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0 T1 @* s2 d1 ]    孔颖达疏:“ 非但对面命语之,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耳提面命”谓教诲殷切,要求严格。
    【聊胜於无】 比没有稍好一些。语本晋·陶潜《和刘柴桑》:“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蛾眉螓首】 弯弯的眉毛,方广的前额。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语本《诗· 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蜩螗沸羹】 《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 r: J" D( V; N3 `9 {' `    后因以“蜩螗沸羹”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常以喻纷扰不宁。
    【螽羽诜诜】 《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孔颖达疏:“此以螽斯之多,喻后妃之子。而言羽者,螽斯羽蟲,故举羽以言多也。”
2 f. T4 T! e" i$ O1 B& |    后因以“螽羽诜诜”比喻夫妇和睦,子孙众多。
    【螽斯振羽】 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后以“螽斯振羽”谓子孙众多。
    【蟲鸣螽跃】 《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蟲,趯趯阜螽。”9 C* |1 o8 D- l* Y- n
    郑玄注: “草蟲鸣,阜螽跃而从之。”后因以“蟲鸣螽跃”比喻固有的自然规律。
    【瓶竭罍耻】 语本《诗·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瓶皆盛水器,罍大而瓶小。罍有水而瓶已空,谓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亦用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
    【竹苞松茂】 《诗·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毛传:“苞,本也。”
1 T# B+ {2 a+ N    孔颖达疏:“以竹言苞,而松言茂,明各取一喻,以竹笋丛生而本穊,松叶隆冬而不彫,故以为喻。”8 ?" r7 P$ ^$ b: u; o
    此诗以“竹苞松茂”喻根基稳固,枝叶繁荣,后多用作新屋落成或向人祝寿时的颂词。
    【等夷之志】 《诗·大雅·桑柔》“贪人败类”郑玄笺:“类,等夷也。”. C% Z" o- }& ^
    孔颖达疏:“类,比类,故为等夷,谓尊卑齐平朝庭之人。”后因以“等夷之志”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
    【衮实无阙】 衮衣无缺损。比喻帝王治理无过失。语本《诗·大雅·烝民》: “衮职有阙。”
    【褎如充耳】 谓服饰尊盛而德行不能相称。《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 Y: P( S0 Q1 O" H7 n    毛传:“褎,盛服也。充耳,盛饰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称也。”
' D9 v) H1 T+ c/ e2 E    一说像聋子一样塞耳不闻,形容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6 V5 u* i3 G) {1 y1 n
    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褎然,如见塞耳,无闻知也。”1 p8 U1 p" M+ P9 U
    马瑞辰通释:“充耳当从《笺》训为塞耳,褎如即塞耳之。”后人多从郑笺,用作塞耳不闻之意。
    【翩其反矣】 《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2 @  C3 W* w) W% I: a    朱熹集传: “翩,反貌。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后用来表示完全相反的意思。
    【素丝良马】 《诗·鄘风·干旄》:“素丝纰之,良马四之。”' g$ A1 I4 j0 n, c8 n
    郑玄笺:“ 素丝者以为缕,以缝纰旌旗之旒縿。”朱熹集传:“言卫大夫乘此车马,建此旌旄,以见贤者。”9 |' A; G; a; k0 a( _. h! H) W
    后因以“素丝良马”为礼遇贤士之辞。
    【素丝羔羊】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9 H: L6 V( _# x3 X) J' `
    毛传:“ 素,白也;紽,数也。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 f) ?& }/ b5 l9 W& U# I: `
    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
. I( k  ^2 p# H( z6 _; W1 t    后因以“素丝羔羊”称誉正直廉洁的官吏。
    【绵绵瓜瓞】 《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2 ^! |# z* Y" w+ {
    毛传:“绵绵,不绝貌。瓜,绍也。瓞,瓝也。”后因以“绵绵瓜瓞”喻子孙绵延不绝。
    【缩屋称贞】 《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传:“昔者颜叔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颜叔子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
) d  `6 ~" W/ D4 l    后因以“缩屋称贞”颂扬对危难中的妇女不加侵侮的美德。
    【醉酒饱德】 《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0 c" t5 H; g& p8 ]+ A7 y% a. {    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饱德,人有士君子之行焉。”后用为酬谢主人宴饮之辞。
    【跗萼载韡】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1 ^# `- M5 K: X! Y    郑玄笺: “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兴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荣覆弟,恩义之显亦韡韡然。”
" l# F. K* m$ \2 i# n) X9 e    孔颖达疏:“言兄弟和睦实强盛而有光晖也……言兄弟相亲则致荣显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蹙蹙靡骋】 《诗·小雅·节南山》:“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后因“ 蹙蹙靡骋”谓局促,无法舒展。
    【逃之夭夭】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V6 D$ b# @* t3 i5 P% M3 p  T% w    后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诙谐语,形容逃跑得无影无踪。
    【退食从容】 谓官吏品行节俭正直,仪容从容自得,可为楷模。
( M& F. N1 r; J+ S4 c- I- _    语本《诗· 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9 Q9 E7 m/ |" R6 k1 \
    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朱熹集传:“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
    【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郑玄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
    【道傍筑室】 语出《诗·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 E& n/ |( _( g5 P    郑玄笺:“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后比喻杂采各家之说。
    【遭家不造】 语出《诗·周颂·闵予小子》:“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
; J* F$ j! P- _- I    郑玄笺:“闵,悼伤之言也;造,犹成也。可悼伤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2 _% g; w) l! _. O8 P! N
    孔颖达疏:“往日遭此家道之不为,言先王既崩,家事无人为之。”
2 G4 b6 J- B( }- g    本为周成王居父丧时自哀之辞,后用以泛指家中遭遇不幸。
    【靡有孑遗】 本谓没任何一个人能逃脱旱灾的侵害。
   《诗·大雅·云汉》: “旱既太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馀黎民,靡有孑遗。”+ u. `- `3 o- W# r3 L8 D
    郑玄笺:“周之众民多有死亡者矣。今其馀无有孑遗者,言又饿病也。”
+ P8 [5 Z0 W* M) H% {, _3 G    王先谦集疏引赵岐《孟子章句》:“周馀黎民,靡有孑遗。志在忧旱灾民,无孑然遗脱、不遭旱灾者,非无民也。”% ~9 x7 h9 \0 p5 I
    后则指荡然无存,毫无遗留。
    【雀角鼠牙】 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
6 x6 D: |9 @/ d: q  T8 k& p4 H+ G    语本《诗· 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 n; V: v7 V) A    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 t0 R0 t0 j7 d! l) v    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鸡鸣戒旦】 怕失晓而耽误正事,天没亮就起身。
! I- m; M& [% j( U. |1 n0 ^! R    语本《诗·齐风·鸡鸣序》: “《鸡鸣》,思贤妃也。哀公荒淫怠慢,故陈贤妃贞女夙夜警戒相成之道焉。”
    【鸡鸣候旦】 见“鸡鸣戒旦”。
    【鸡鸣馌耕】 比喻妇女勤俭治家。
    语本《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又《豳风·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颠倒衣裳】 ①谓急促惶遽中不暇整衣。《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毛传:“上曰衣,下曰裳。”郑玄笺:“絜壶氏失漏刻之节,东方未明而以为明,故群臣促遽颠倒衣裳。”孔颖达疏:“传:上曰衣,下曰裳。此其相对定称,散则通名曰衣……传言此,解其颠倒之意,以裳为衣,今上者在下,是谓颠倒也。”本意是讽刺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使小官吏忙忙碌碌,后多以比喻伦常失秩。②谓匆忙情急之中举止失措。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风雨不改】 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 c% ~5 h9 P4 V# G  O) O( [2 H    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风雨如晦】 ①《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D- |# ^7 z$ k/ h: B
    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
' U2 r0 ~- T; P4 ~4 `    ②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风雨飘摇】 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1 [! ]. `8 f& I. v  u8 c# A    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风潇雨晦】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后遂以“风潇雨晦”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亦比喻形势险恶。
    【驹留空谷】 《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3 {: i/ W: r6 e2 R( j+ M9 \    孔颖达疏: “言有乘皎皎然白驹而去之贤人,今在彼大谷之中。”后因以“驹留空谷”喻贤人在野。
    【高山仰止】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用以谓崇敬仰慕。
    【高山景行】 语出《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Q2 u  k4 a# b- K+ f# W0 K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岸深谷】 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③《诗·小雅·十月之交》: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S/ {# w# V- w. C8 p
    后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鸟革翚飞】 形容宫室壮丽。语出《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5 f" Y4 o' }( d- X$ D% i+ o
    朱熹集传:“其栋宇峻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翚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
    【鹊巢鸠占】 占,亦作“居”。《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5 Q2 _* g1 ]! c4 @8 C% r* k! E6 b    毛传:“鳲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旧谓女子出嫁,以夫家为家。亦用“鹊巢鸠占”比喻占据他人的居处。
* |" z% p4 C2 K. B+ H) F    朱熹集传: “鹊善为巢,其巢最为完固。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9 {: |+ S5 J3 u1 L2 `8 K/ I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后以“鹊巢鸠居”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鸢飞鱼跃】 《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孔颖达疏: “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是道被飞潜,万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后以“鸢飞鱼跃”谓万物各得其所。
    【鱼跃鸢飞】 语出《诗·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毛传: “言上下察也。”孔颖达疏:“毛以为大王、王季德教明察,著於上下。其上则鸢鸟得飞至於天以游翔,其下则鱼皆跳跃於渊中而喜乐。”! d& A9 p0 \+ L. N+ A7 ~! q0 {
    后以“鱼跃鸢飞”谓世间生物任性而动,自得其乐。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d0 t3 ^" `4 E% W: y+ v    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鸣野食苹】 语出《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 Y- ]! f0 A* g" V; y9 [    毛传:“鹿得蓱,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o3 _. H6 P) h9 R
    后以“鸣野食苹”比喻诚心待人,同其甘苦。
    【鸣凤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於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 U' q$ ]9 [- i! w! n  I
    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凤鸣朝阳】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4 A& ]: C) G5 `# @! U/ v) q. j    后因以“凤鸣朝阳”比喻贤才遇时而起。
    【鹡鸰在原】 《诗·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后即以“鹡鸰在原”比喻兄弟友爱之情。
    【鲂鱼赪尾】 《诗·周南·汝坟》:“鲂鱼赪尾,王室如燬。”毛传:“ 赪,赤也;鱼劳则尾赤。”5 e. ?" S$ e5 R# p0 `3 G, S& q6 P
    朱熹集传:“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劳累,负担过重。
    【黍秀宫庭】 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遂以 “黍秀宫庭”作为感慨亡国之词。语本《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於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徬徨不忍去。”
    【鼠牙雀角】 ①《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原谓强暴侵凌引起争讼。后因以“鼠牙雀角”比喻强暴势力。
; k$ f5 ~9 C" C9 u; c+ U    ②指讼事或引起争讼的细微小事。
    【龙骧麟振】 龙骧,昂举腾跃貌。麟振,语出《诗·周南·麟之趾》:“鳞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 e* o6 G# k& f5 j2 Q# i3 S: q    毛传:“麟,信而应礼,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因以“龙骧麟振”喻将军恩威兼备。

5 K9 R8 Q4 B8 R2 A$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关注

5粉丝

1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