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5 E8 t" E0 Z' o; d: ]0 T, c$ h
* ?' M* v( k+ C$ X$ Y% Q; E公文写作中,什么是“篇前撮要”?
+ L" {; o8 g( P2 L- `# [& A
- f+ T9 _+ C5 Z老秘观点: T, i4 S% Q6 e9 q9 y# K: e
! k& L* u9 {4 i6 ~ N5 B* z& J “撮要”是公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技法,包括篇前撮要与段前撮要两种情况。其基本含义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将一篇公文或公文中的某一层次或段落的核心内容加以概括,置于公文的篇首或段首。其目的是为了使公文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醒目,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和把握,使之较为直接地领会全文的精神实质,达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之效。
7 h/ S' f: p! ~& [, n# m公文写作中要采用撮要的表达方法,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公文写作的一个优良传统。早在1951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一文中就十分明确地强调公文写作要讲究“撮要”,其中规定“除简短者外,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然后,再作必要的解释。长的文电分为几段时,每段亦应采用此法。”这段文字,除对篇前撮要和段前撮要的方法作出规定外,也还点明了其作用,即要通过概括全篇或全段的意旨,或给读者以提示,或给读者以思索、启发,或引导读者有兴致地阅读下去。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1 u. d" [8 K; z3 }
|